以下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关于《高中三年级历史说课稿:历史课的常识串联法》,供大伙学习参考!
所谓常识串联法,就是抓住历史线索。这线索犹如网之纲,纲举目张,入门知识就会一网而尽。历史常识一般由时间、地址、人物、事件几个基本要点构成,上历史课需要把这类基本要点讲了解,这是历史课与其他课程的大不同。这类要点又可演化成为历史的基本线索,并以这类基本线索把有关历史常识串联起来,仿佛用线串珠子一样。
譬如,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,列出大事年表;以空间的转移为线索,按肯定的地址、地区或国别范围来讲授历史;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,一个要紧的历史人物(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),总是贯穿了整个年代,中国民主革命史与孙中山、毛泽东的名字几乎密不可分;以历史事件的进步为线索,讲清起因、经过和结果,就能了解每一种历史现象的兴衰过程。除此之外,还可以把握肯定的社会矛盾为线索,分清两个历史进步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,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,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,解决矛盾的基本方法(改革和革命),与矛盾产生、进步、激化和消失的过程。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论原理来剖析历史问题,大家就会发现所有历史事件都是由肯定的社会矛盾引发的,而历史事件又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,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需要同肯定的社会矛盾联系起来,如评价历史事件的性质要看其主要方面,评价历史人物有哪些用途要一分为2、
可见,历史教学抓线索是尤为重要的。教学线索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路,教学思路又是由教学内容、教学对象及教学条件来决定的。一个成熟的教师,其教学思路势必是十分了解的,有条不紊的,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方法的,对不一样的教学内容要使用不一样的思路来组织教学。
历史课的点面交*法
要拓宽学生的常识面,要紧的是要找准“点”,以“点”带“面”。所谓“点”,就是历史纵向和横向联系的交*点,即座标。我上课时,总是抓住某一个要点,谈今论古,谈古论今,或者谈中国论外国,或谈外国论中国。譬如讲到世界某段历史时,我就问:“这个时候的中国如何?”,公元1—2世纪,西方有个罗马帝国,东方有个东汉帝国,不一样的是前者是个奴隶制帝国,后者是个封建制帝国。讲到目前的“中东和谈”,就说一说*人的苦难历史、现代的几次中东战争,帮助学生分清是非黑白,并介绍一些书目让学生去借阅。这种点面交*法,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。
历史课的教学点,还包含现实社会的一些“热门”和“焦点”问题,启发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考虑这类问题。有人或许会觉得如此做,上历史课会离题,扯得太远了。其实不然,第一,从历史的角度讲现实问题,是符合洋为中用、古为今用的教学原则的;第二,学生对现实问题比较关注,也感到比较困惑,假如大家从本学科的实质出发,对这类问题进行有说服力的解说,借助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,其成效将是不言而喻的。
历史课的点面交*法,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常识,并使之融汇贯通。为此,需要教师需要要有厚实的常识基础。培根有句名言:“常识就是力量。”大家教育界有一句老话叫“给学生半桶水,自己就得有一桶水。”所以,教师平常常识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。我坚持看书学习,尤其是注意收看电视新闻、专题报道,阅读报纸杂志,以扩充和更新我们的常识,上课时补充一些教程以外的材料。我采集资料的方法多种多样,或做索引,或剪报,或抄录于卡片和笔记本,或记下我们的技巧领会,学生作业做得好的我也保留下来。我把这类资料总结分类,用起来很便捷。譬如,关于“苏联的形成和解体”的历史资料,我整理为一册,上“世界现代史”讲到这个问题就感到左右逢源,轻松自如。可见,教学者,欲教需要先学,作为教师,应该教到老,学到老,教学相长永远是个真理。